金融理论与实践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国际刊号:1003-4625
国内刊号:41-1078/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7094 人次
 
    本刊论文
对金融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摘 要 现代金融业中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基层金融专业人才,成为各微观单位实现资产合理配置、保值增值、高效财务管理的“香饽饽”。所以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也应该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落实金融教学改革工作,注重理论创新,并且要及时地将最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理论付诸实践。本文就是以金融教学改革为中心,来探讨其理论和实践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融教学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f Financial Teaching Reform Theory and Practice
  HE Meizhu
  (Zhongsh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58)
  Abstract In the modern financial 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 is the talent competition, especially grassroots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become the micro-units to achiev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assets, increasing the value and effici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meat and potatoes." So the training of financial personnel should advance with the times, the better.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and constantly implement financial education reform, focusing 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timely manner to the most vibrant and viable theory into practice. This paper is centered on financial education reform, to explore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Key words financ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1 金融教学改革――观念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所以针对金融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而要想转变教学模式,关键的还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从宏观上讲,国家要调整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向,使人才结构与实际需要相契合。从微观上说,教师也要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对市场的敏锐观察改变金融教学的观念,注重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以往金融人才的养成主要注重知识的灌输,当然这也与我国整体的教育现状有关。所以针对这一陋习,要把重心放在能力和素质的养成上。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的铺垫,这并不利于发挥金融专业的学生探索和研究金融学术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传统的金融教育属于被动的灌输式教育,不利于金融行业新鲜血脉的输入,也不利于金融业的科学发展。所以国家,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主体要转变观念。注重金融学习“三维目标”的实现。三维目标是指:金融知识学习的目标、金融能力与素质养成的目标、金融情感和金融意识培养的目标。这将成为金融教育教学发展在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对于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金融教学观念的改革是金融教学改革其他方面的先导,如果没有金融教学观念的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只是空谈,因为观念不变,那么改革的着力点也仅仅放在一些次要的,非根本性的问题上,往往治标不治本,换汤不换药。所以国家,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观念改革刻不容缓,这样才能保证金融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2 金融教学改革――内容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观念变了,内容不能不变。并且金融教学的内容最直接地与时代要求和市场需要相联系,就是根据时代要求和市场需要组织课程,安排合理的内容。但是我们这个时代是特殊的,笔者说它特殊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它的特殊之处就是社会知识每时每刻都在无限地增长与更新,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所以就面临一个问题,即面对时刻变化的金融知识,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应对?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具备自我更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不断地吸取养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教学内容如果老套陈旧,照本宣科,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时代的需求,那对金融人能力的培养简直是“纸上谈兵”。所以应该注重选择相关性强,覆盖面广的金融知识,如2013年我们国家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应及时更新。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继知识、能力的环节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能真正用到知识,给学生展示能力的空间。学校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习。也可以创设金融实验室,实况模拟,比如银行业务模拟,证券交易模拟等。总之,选择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是金融人才培养的关键,金融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本着时代性、科学性、规律性、发展性的原则。
  3 金融教学改革――方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实际教学时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是隶属于教学内容的,不同的内容就要有不同的方法。所以教师要根据金融课程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实践性强、业务类的课程应该采用启发式的,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如果是学术性、理论性强的课程应该采用探究式的,相互探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经常举些例子,使一些抽象的课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举例一:讲到税收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历史变迁,知道财政预算的产生过程。教师可以采用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有趣的例子。
  当时英国皇室的支出是没有限定的,所以为了满足需要经常任意地征收各种税,英国政府为了扩大税收,想尽各种办法,曾经向居民征收“窗户税”,使得居民尽量地不开窗户,或者开小窗户。
  这个例子可以使学生对税收的学习不那么抽象,难以理解。可以相对轻松地学习财政预算的产生,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举例二:在讲授国际货币这堂课时,学生必须掌握钞票税的内涵。如果只是硬生生的给学生讲,可能没等听完就糊涂了,不会理解为什么美国的美元发行会对全球的国家征税?针对这一知识点,可以给学生举这个例子。
  老师向每一位学生借钱,等这届学生毕业的时候再向下一届学生借钱还这届的钱,老师可以免费使用学生的钱,学生手里有老师的借条,这就相当于向学生征收了“钞票税”,把这个借条比作美元,实际上就是美国(也就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向其他国家无偿征税,即钞票税。
  总之,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所以金融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4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多金融知识积累丰富,金融能力强,金融意识和金融态度非凡的综合性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断的改革。而教育是一种具有适应性和超越性的综合的文化实践活动,其适应性是指适应时代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来培养人才。其超越性是指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超越原有的水平。所以我国金融教学也要本着这两个原则,在适应大局面的前提下,不断改革,不断研讨,不断创新。超越原有的水平,使我国的金融人才在国际上脱颖而出,因为金融人才的竞争是关乎金融业竞争的最为实质的竞争因素。当然,虽然金融业是关乎“钱”的行业,但是我们的金融教育不能培养学生“钱是老大”,“一切为了利益”的思维方式,所以金融教学中与金融综合素质同样重要的是金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服务意识的养成。厚德载物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金融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风险性极高的行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网上银行,支付宝等业务日益完善,金融业越来越网络化。金融人才在冰冷的技术背后,必须本着一颗向善的心。特别是在校学习金融课程的学生,正是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观念形成的时期,学校和老师要积极地给予引导。强化道德修养,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也要注重金融人才的职业操守教育。面向21世界的金融人才培养是关乎金融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金融教育更是因此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金融教学改革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的选择和建构课程体系,注重金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军.论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高教研究,2010(9).
  [2] 杨忠海.对金融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1).
  [3] 吴英杰.后危机时代的高校金融教学改革:理论发展与实践模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金融理论与实践》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金融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